BRAND COMMUNICATION

品牌传播

BRAND COMMUNICATION

品牌策划与目标市场

整理:尚易 / 更新时间:2018-10-24

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,“苦文化”和“辣椒文化”(石柱红)品牌开发的创意,已在国内媒介造成比较广泛的影响。两种品牌开发的策划,就田野调查收集的材料分析,“辣椒文化”的产品宣传和品牌宣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识混淆;“苦文化”被认知的品牌类别定位也不很清楚。本文以品牌理论的知识应用反思上述问题,认为品牌策划与目标市场疏离的原因虽然复杂,品牌理论应用的某些不足可能是关键之一。

品牌策划

石柱“苦文化”“辣椒文化”形象定位的品牌理论应用 

“品牌学”知识体系中的“品牌”与“产品”是两个概念,“品牌”与“名牌”也不能等同。“产品和品牌是品牌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,产品就像是原子核,是种很单纯的东西;而品牌则是原子,它不仅具有原子核,在核外还围绕着电子。”[1] 

Stephen King明确地界定了品牌和产品的区别:(1)“产品是物理属性的组合,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……品牌则是消费者在使用了产品后产生的想法、情感、感觉,它涵括了消费者自身的认知、态度。特定的品牌消费体现了消费的情感化。”(2)“产品处于生产环节(工厂、车间),而品牌则形成于流通环节。由产品到品牌,并不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。品牌的形成除了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制约外,还受企业外部环境如供应商、消费者、技术市场、资本市场、政府、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。”[2] “辣椒文化”的产品宣传和品牌宣传存在着混淆,主要就表现在,“石柱辣椒”产品与“石柱红辣椒文化”品牌,相关文化节有关策划、活动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混同。辣椒文化节的市场造势当然有其特殊的功能,非常重要,但仅策划数次文化节活动,就能够将“石柱辣椒”产品包装成“石柱红辣椒文化”品牌,认识上就是将“产品”与“品牌”混淆了。 

2008年10月30日前推出的《石柱县“苦文化”策划工作方案》,拟订十个方面的工作要点,目标明确,分工清楚。“苦文化”项目石柱县方面的对应工作要点,与“从文化层面对黄连的意义进行合理引申和深入发掘,即从‘苦文化’层面进行科学策划,则石柱可望成为集文化教育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,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游览胜地”①目标市场展望,是合拍的。相关“苦文化”的品牌开发,似乎属于“按品牌被认知的广度和影响地域范围的大小”规划运作的思路。但“苦文化”地区品牌的目标市场定位,缺少相应资料的说明,其国家品牌、国际品牌的层次区别也没有细致地界定,只有定向性的“展望”。 

“凡是被某一特定地区范围的公众认知的品牌,就被称之为地区品牌,其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只是限于某一地区……一旦离开这一地区,可能知名度接近于零,更谈不上美誉度,其品牌范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边界。”[3]“苦文化”的目标市场展望,清楚地包含了地区品牌的阶段。在我们看来,“苦文化”品牌开发规划,应该具体而详实地提出地区品牌阶段目标的实施计划。不但具有在渝东南地区的可行性,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也应该对应,这必然涉及到“苦文化”产品的品牌定位问题: 

“品牌定位理论应用广泛,但起源于产品的定位,这是它的核心内容。定位理论最初应用于产品定位,现在则发展到含义更广的品牌定位上。两者虽然在基本理念上一脉相承,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差异。产品定位基于产品实体的差异性,而品牌定位则要顾及更多‘虚’的方面。因为品牌给产品实体加上了联想和价值,所以在定位时要特别注重传播方面――要让消费者接受这些无形的东西,确实感觉到它们带来的利益……品牌营销的时代不仅是在卖东西,也是在讲故事。”[4] 

品牌定位强调从目标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角度思考,强调过程的长期性。找准“传播对象”、“传播重点”、“稳固传播基础”与“找准沟通方式”[5],是想定位有效,必须同时满足的四个条件。从田野调查掌握的材料来看,石柱“苦文化”区域品牌阶段目标的定位,可适宜运用“消费者―品牌自身”方法,即营销专家柯特勒用“策略营销的四个P”诠释找寻定位的过程方法:针对选定的市场进行调查;将不同的消费者归类,形成细分市场(既然消费者的需要各不相同,当然不能以同一产品来满足所有的人,所以称之为细分化);排定细分的优先顺序;最后“为自己‘定位’,也就是决定自己在该市场中的角色。”[6] 

这项方法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第一位,尽可能地加以满足,把品牌最有实力满足的那部分消费者作为目标消费者。竞争者的维度被弱化了,品牌有尽可能发挥自己实力的空间。与之相似的是策略营销中的STP营销,即细分市场(segmenting)、选择目标(targeting)、实施定位(positioning),“还有一个变体,即在权衡消费者和品牌自身时,把品牌自身放在第一位。”[7] 石柱可望成为“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游览胜地”的“苦文化”目标市场展望,让我们觉得在权衡消费者和品牌自身的时候,实际上“把品牌自身放在了第一位”,“苦文化”可能成为缺少市场支持的“理想化”品牌。如果说,“苦文化”可以成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品牌形象概括的话,据上文品牌定位理论的粗浅分析,“苦文化”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策划成果与市场目标,至少在现阶段存在着认识上的疏离。 

石柱文化旅游品牌的创造与区域民族文化的品牌化问题 

石柱县民族文化品牌形象问题的提出,源于自治县文化旅游品牌创造的实际成果。“苦文化”项目规划、“石柱红辣椒文化”的文化节活动,与“重庆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暨太阳之歌・首届土家民俗文化节”等的举办,都是自治县品牌形象创造的有益实践。“绿色石柱・休闲夏都”作为石柱全县旅游产业的“总体形象目标”,从文化消费的角度,精彩地把握住石柱旅游的核心价值。毫无疑问,石柱县文化旅游品牌的创造,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,全面寻求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的支持,成为石柱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。 

石柱2008年旅游产业发展报告《建设绿色石柱打造休闲夏都:努力开创石柱民俗生态旅游新局面》,从资源优势、旅游市场、接待条件、发展后劲、产业水平、发展规划等六个方面,全面总结、评估石柱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: 

1.资源优势明显。具有“绿色生态、土家风情、历史文化”三大特色:地处渝东南,位于长江三峡和张家界两大国际性旅游品牌连接地,是闻名全国的“黄连之乡”、“中国辣椒之乡”;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、西沱古镇(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)、千野草场(网上海选的重庆最美草场)、全国首个药用主题植物园等景点;还有重庆历史名人秦良玉,土司文化资源,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为代表的土家族民歌等民俗文化资源。 

2.旅游市场不断扩大。围绕“进线”(三峡黄金旅游热线)“入圈”(重庆都市旅游圈)、“联周边”(武陵山、渝东南乌江画廊旅游网络)的市场目标,通过走进重庆、走进忠县、走进万州、走进成都等一系列的宣传推介,特别是承办重庆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活动,黄水国家森林公园、西沱古镇分别成功入选“巴渝新十二景”,石柱旅游形象不断得到提升。